
近日,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发布的2025年“银龄讲学计划”通知,在教育圈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计划招募7000名退休教师赴乡村讲学,规模空前。
01 宏伟的蓝图:7000名银龄教师,奔赴何处?
通知描绘了清晰的图景:
目标:7000名退休教师。
谁去?主要是65岁以下的校长、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堪称“名师天团”。
去哪?脱贫地区、边境县、革命老区……教育最薄弱的神经末梢。
干嘛?不仅是上课,更是“传帮带”,提升整个地区的教学水平。
目标:7000名退休教师。
谁去?主要是65岁以下的校长、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堪称“名师天团”。
去哪?脱贫地区、边境县、革命老区……教育最薄弱的神经末梢。
展开剩余86%干嘛?不仅是上课,更是“传帮带”,提升整个地区的教学水平。
初衷美好,无可指责。用最宝贵的经验,去滋养最干涸的土地,这是一场针对教育不均衡的“精准输血”。
02 现实的尴尬:“我们需要岗位!”年轻教师的无声呐喊
然而,政策在另一端遇到了冰冷的现实。社交平台上,“师范生就业难”、“教师编”年年内卷成热门话题。无数怀揣理想的年轻人,在一次次招聘中折戟沉沙。
评论区里,一种声音格外刺耳:
“我们这些二十多岁、满腔热血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为什么要把岗位留给已经退休的人?”
“是年轻人教不了书,还是不需要新血了?”
这种质疑并非空穴来风。它直指一个结构性矛盾:教育资源的“总量不足”与“结构错配”并存。城市人满为患,乡村无人问津;某些科目饱和,另一些科目奇缺。编制这个“铁饭碗”的总量调整,远远跟不上人口流动和实际需求的变化。
03 深层解构:银龄计划,抢的不是年轻人的“饭碗”
但若将银龄计划简单理解为“抢饭碗”,则是对其价值的误读。
1. 需求的本质不同。偏远乡村学校急需的,不是一个刚毕业的、可能还需打磨的新手教师,而是一个能立即稳住局面、带动全校教研水平的“定海神针”。一位特级教师带去的教学理念和管理经验,能快速盘活一所学校。这是一种“雪中送炭”式的智力支援,其目标与招聘一个普通岗位教师有本质区别。
2. 政策的精准补位。银龄计划并非在城市的学校里用退休教师取代年轻教师,而是去那些连年轻教师都不愿去、或去了也难以独自支撑的地方。它是国家力量对市场失灵区域进行的“强干预”。
真相是:很多银龄计划覆盖的岗位,即便空出来,大多数年轻教师也未必愿意去。那里面临的,不仅仅是教学问题,还有生活环境、家庭分离、职业发展等重重挑战。
04 破局之思:我们真正需要担忧的是什么?
那么,年轻人的焦虑完全是多余的吗?并非如此。他们的焦虑指向了更深层的问题:
编制流动性的僵化:为什么不能把用于银龄计划的资金,更多用于提高偏远地区年轻教师的待遇和编制,让他们“下得去、留得住”?
职业成长通道的狭窄:能否将银龄计划系统化,明确其“导师”职责,与年轻教师组成“师徒结对”,让经验传承真正发生,而非简单的岗位替代?
教育生态的长期健康:如何从根本上改善薄弱地区的教育环境,让那里不仅能吸引“银龄”的夕阳红,更能迎来“青年”的朝阳?
编制流动性的僵化:为什么不能把用于银龄计划的资金,更多用于提高偏远地区年轻教师的待遇和编制,让他们“下得去、留得住”?
职业成长通道的狭窄:能否将银龄计划系统化,明确其“导师”职责,与年轻教师组成“师徒结对”,让经验传承真正发生,而非简单的岗位替代?
教育生态的长期健康:如何从根本上改善薄弱地区的教育环境,让那里不仅能吸引“银龄”的夕阳红,更能迎来“青年”的朝阳?
结语:这不应是一场“内耗”,而应是一次“接力”
教育的希望,不在于让代际之间争夺有限的资源,而在于如何让银龄教师的“经验”与年轻教师的“活力”完美接力。
我们期待的政策,是既能点亮银龄教师的余热,也能照亮年轻教师的征途。当一位退休特级教师在乡村学校培养出几位能独当一面的年轻骨干时,这才是真正的“双赢”。
教育的薪火,需要一代人点燃,另一代人接续。我们需要的不是“谁取代谁”的争论,而是一个能让每一种价值都熠熠生辉的广阔舞台。
延伸阅读:
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
2025年银龄讲学计划有关实施工作的通知
教师厅函〔2025〕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
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充分利用退休教师专业优势、经验优势,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根据《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整体部署,现将做好2025年银龄讲学计划有关实施工作通知如下。
一、准确把握政策要点
(一)实施范围。以县为基本单位,主要面向脱贫地区(原国家确定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深度贫困县),欠发达的民族县、革命老区县、边境县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团场等,重点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三区三州”等地区倾斜。受援学校为县镇和农村学校。
(二)招募人数。2025年义务教育阶段计划招募7000名讲学教师(见附件)。在此基础上,鼓励各省份和兵团结合实际,面向其他比较薄弱县乡地区和教育发展欠发达区域自主选拔优秀退休教师开展讲学,可酌情将普通高中纳入实施范围。
(三)资格条件。申请银龄讲学计划的退休教师以校长、教研员、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为主。年龄一般在65(含)岁以下,政治可靠、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精良;身体健康、甘于奉献、不怕吃苦、作风扎实;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讲学教师原则上应具有中级及以上教师职称,以高级教师为主。原单位返聘退休教师工作不列入银龄讲学计划。
(四)岗位职责。按照“需求为本、形式灵活”的原则,招募到的讲学校长可以担任受援学校的副校长,指导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讲学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讲学活动,同时也可根据受援学校的教育教学需求进行听课评课、开设公开课、组织研讨课、举办专题讲座等,指导青年教师、协助学校做好教学管理和开展教研活动等丰富多样的讲学活动,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提升受援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
讲学教师服务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学年,鼓励考核合格的连续讲学。各受援县教育局与拟招募讲学教师签订银龄讲学计划服务协议,协议一年一签,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正式签约前,讲学教师需提供近六个月的体检报告。讲学教师服务期间,由受援县对其进行跟踪评估,对不按协议要求履行义务的,或因身体原因不适合继续讲学的,予以解除协议。
(五)招募程序。招募工作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遵循“公开、公平、自愿、择优”和“定县、定校、定岗”原则,从受援县学校实际需要出发,招募讲学教师,结合讲学教师专业特长,选准学科专业。按下列程序进行:(1)公布需求;(2)自愿报名;(3)资格审核或遴选;(4)公示公布;(5)签订协议;(6)上岗任教。
(六)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讲学教师服务期间人事关系、现享受的退休待遇不变。按月发放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向讲学教师发放工作补助、交通差旅费用及购买意外保险费等。义务教育阶段讲学教师工作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照年人均2万元标准共同分担。其中,西部省份由中央财政负担;中部省份由省级财政和中央财政按1:1比例分担;东部省份由省级财政自行负担。中央财政应分担的工作经费采取据实结算的方式。各省份可根据实际,提高工作经费补助标准,高出部分由省级财政负担。各省份结合实际自主开展的讲学,费用由各地统筹解决。
2.政策保障。受援县要为讲学教师提供周转宿舍,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讲学教师因病因伤发生的医疗费用,按本人医疗关系和有关规定办理。对于工作期间表现优秀的,在评优表彰等方面优先考虑,可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对于工作期间考核不称职或存在问题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二、切实做好组织实施
(一)完成招募任务。省级有关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尽快启动2025年讲学教师公开招募工作。要兼顾不同学段情况,优先保障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三区三州”等教育欠发达地区的需求,招募当地急需、符合条件的讲学教师。
(二)加强统筹管理。省级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提高招募完成率,确保新招募讲学教师安全按时上岗。对于计划实施管理不到位,特别是完成率不高、待遇保障政策落实不到位的,要严肃查处并要求立即整改,视情况予以通报批评。
(三)做好宣传工作。各地要深入挖掘讲学教师中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总结推广银龄教师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宣传弘扬银龄教师的奉献精神,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银龄教师的浓厚氛围。
三、及时准确报送材料
2025年银龄讲学计划通过“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报送相关材料。2025年9月30日前,通过“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业务管理”的“中小学银龄讲学计划”功能菜单报送各省份和兵团工作组名单和实施方案。2025年11月30日前,通过系统报送工作总结,填报2025—2026学年招募讲学教师花名册和2026—2027学年教师需求表。系统中内置“操作手册”文档,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使用参考。根据实施情况和需求报送情况研究确定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各项目省份和兵团要加强审核管理,确保信息按时准确报送。
附件:银龄讲学计划2025—2026学年招募讲学教师计划表
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2025年9月16日配资炒股门户网站
发布于:北京市胜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